美国时间2015年12月9号下午,在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大会上的poster讨论环节,O'Shaughnessy J教授报道的重大的研究(FACE )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是目前唯一一项大型前瞻性III期头对头比较辅助来曲唑对比阿那曲唑长期疗效的临床研究。会后我们邀请到国内著名的乳腺癌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对此次报道进行点评。
专家点评
三个AI阿那曲唑、来曲唑以及依西美坦的疗效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
关于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Goss PE在2010年SABCS上报道过MA27.研究,入组了7576名绝经后HR+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到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两组,中位随访4.1年时,主要终点EFS分别为90.8% 和90.9%,HR:1.02(0.87-1.18),P=0.85,同时次要终点OS和DFS也未见明显差异。依西美坦较阿那曲唑未见疗效上明显获益,中断治疗患者数值上较阿那曲唑更多(33.8% vs 29.4%)。
关于来曲唑的疗效,在BIG1-98中,5年来曲唑辅助治疗对比5年三苯氧胺的亚组分析中可见来曲唑在高危患者如淋巴结阳性、接受化疗、T>2cm的患者中获益更明显,虽然组间(如淋巴结阳性组与淋巴结阴性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但提出疑问是否来曲唑在高危患者有更显著的疗效呢?且该研究在次要终点OS(包括乳腺癌死亡及非肿瘤相关死亡)上,5年来曲唑对比5年三苯氧胺在8.7年分析中显示来曲唑较三苯氧胺有明显获益HR=0.87(P=0•048),同样提出的疑问是否来曲唑较其他AI更有OS上的获益呢?本次SABCS上公布的FACE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尽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为淋巴结阳性的较高危患者,但主要终点5年的DFS和次要终点OS上两者均未见明显差异,推翻了来曲唑对于高危患者更获益以及较其他AI有 OS优势的假设。
既往研究也有显示来曲唑对比阿那曲唑在血浆雌酮(84.3% vs 81%)、雌二醇(87.8% vs 84.9%)、硫酸雌酮(98% vs 93.5%)的抑制程度上更显著(P=0.0022),但无论在2011年JCO上发表的新辅助研究Z1031(阿那曲唑vs 来曲唑 vs 依西美坦)中,主要终点临床反应率及次要终点BCS、Ki67、PEPI、PAM50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还是在MA27和FACE(均为阴性结果)中,三个AI的长期临床疗效上均未见明显差异,提示第三代AI药物只要能够达到雌激素抑制的阈值,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阈值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雌激素水平不会明显增加疗效,但可能增加不良事件,因内源性雌激素的降低与骨关节、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相关。本次FACE研究中也看到了在安全性上来曲唑不管是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的比例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多于阿那曲唑。
邵教授认为,目前三个AI在头对头研究中,长期疗效均未见显著差异,不良反应谱不尽相同。阿那曲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比例亦较低。期待进一步有关FACE研究的分子标志物分析带给我们更多的提示。
消息来源:
O'Shaughnessy J, Yardley DA, Burris HA, [PD2-01]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adjuvant letrozole versus anastrozole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node 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Fin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of the femara versus anastrozole clinical evaluation (Face) trial.
(423.556,022 有效期至:2016年12月16日)